闽都创新实验室在可实现“储池计算”的柔性光电材料和器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3-02-13 字体【 | |
        人类视网膜通过感知光信号收集丰富的动态图像,并对其进行预处理,进而加速下游视觉皮层的任务识别。传统硅视觉芯片的信号感知、存储、和处理单元相互独立,各单元之间大量频繁的数据传输和模数转换,不但会产生大量的能耗,还严重限制了算速。这一局限性随着摩尔定律的减速进一步加剧。因此开发柔性且具有“感算一体”特征的光电材料和器件,对于实现低功耗高算速的边缘计算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闽都创新实验室支持下,闽都创新实验室黄伟国研究员团队和香港大学王忠睿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材料-算法协同设计策略,开发出具有高效激子分离和空间电荷传输特性的半导体聚合物(p-NDI),并且成功地构建了具有多任务识别能力的“储池计算”视觉芯片。基于p-NDI出色的光响应行为和瞬态记忆特性,器件可同时感知、存储和预处理光信号,并表现出多比特信号区分能力,记忆非线性衰减行为,和对于不同输入信号的实时关联特性。基于此,该“储池计算”器件对手写字母、数字和服装的识别率分别为98.04%、88.18%和91.76%。此外,其对不同动态手势的识别率高达98.62%,为有机光电材料中报道的最高值。该工作为柔性可穿戴具有多任务学习识别功能的高效光子神经形态器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策略。该成果以“Wearable in-sensor reservoir computing using optoelectronic polymers with through-space charge-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for multi-task learning”为题,近期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吴孝嵩和香港大学博士研究生王少聪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6205-9.

基于柔性有机光电材料和器件的神经形态视觉芯片

 

(黄伟国研发团队供稿)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